我從來不是那種嚴以律己的人,寫個blog拖拖拉拉的也不太放在心上。
原本是想趁著記憶猶新的時候,趕緊把生產過程寫一寫,到底是第一胎,每件事都算新鮮。可是這幾個星期下來,當初的感動與驚喜卻常常被突如其來的哭聲給嚇走。
前二個星期,Ashley常無緣由的開始哭鬧。餵也餵了,拍嗝也拍了,尿布也換了,她小姐還是二腳蹬著的不停大哭。一次二次還好,但是一路鬧到半夜二、三點,火氣都給鬧出來了。
之前聽說,有父母因為用膠帶將奶嘴貼在嬰兒臉上而被起訴,當初覺得很不可思議,怎會有人對自己的骨肉那麼殘忍。這會兒,還真能體會那對父母的心情,我惡狠狠的瞪著Ashley說,你可別逼你爸做違法的事!幸好,這二、三天有好一點,一方面我們決定餵多一點;第二,我們也開始習慣她的哭聲了,今天晚上則是讓她哭累自己睡著。
所以,現在我一天的作息大概是:
早上八點起床,八點半去上班;
九點喝第一杯咖啡,下午二點再一杯;
晚上六點半回家,七點回家哄小孩;
七點半吃完飯,八點洗完碗;
九點Sonia餵她,九點半我再哄小孩;
十二點半換尿布,凌晨一點再餵她;
一點半餵完哄完,差不多二點上床。
Sonia大多十點左右去睡,四、五點再起來餵她。時間上算起來,大概都有六到七小時的睡眠,不過,半夜聽到叫聲而起床,則是常有的事,睡眠品質可不能同日而語。
十點半到十二點半(也就是現在),通常就是我在硬撐等著餵奶的時候。昨天試著十點先去睡,反而整晚翻來覆去的睡不安穩,今天決定還是撐一下,反正全家人都睡了,享受一下一天中最清靜的這一、二個小時也不錯。不過,也不代表我的腦子是清楚的。視窗開了又關,關了又開;一篇文章東改西改,好像也沒個主題的亂打。
Any way,十二點了,該去準備準備了。
November 28, 2007
November 20, 2007
November 4, 2007 - "I can still take it!"
Time: 5:00 am
之前參加醫院的講習,內容主要是介紹懷孕後期會遇到的各種狀況,還有教導媽媽如何面對自然分娩時的痛苦。在四週的課程中,每次的課程結束前我們都會在講師指導下練習規律的呼吸(拉馬茲呼吸法,Lamaze),再利用不同的姿勢與道具,目的在於轉移媽媽陣痛時的注意力。課程中也介紹了不同無痛分娩的選擇,及與自然生產的差異。
依照課程內容,我們準備了Birth ball(大型的橡皮球,媽媽坐在上面有助產道擴張)、二三顆網球(按摩用)和幾片旋律輕柔的CD唱片(放鬆心情)。等到開始打點滴、各種儀器都設定好之後,我就把所有準備的東西從車上搬到產房裏。
到了五點左右,陣痛開始越來越強烈,間隔也越來越接近。Sonia從輕皺眉頭,到閉目不語,連我在旁邊也多少感覺到她所承受的痛苦。我與她一起規律呼吸,轉移注意力;她的下背部因為嬰兒開始進入產道而疼痛,我則試著替她按摩,減輕痛苦。
護士再一次的觸診,子宮口大約已經開了7公分左右,這個時候,是考慮無痛分娩(硬脊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的好時機。麻醉醫生會於病人的背脊的部位注射麻醉葯,令下身暫時失去知覺, 但是子宮的肌肉仍然有收縮能力。這個方法其實已被廣為使用,應頗為安全,可以有效的減輕產婦的疼痛。但是,還是有一些潛在的副作用,例如:生產時間延長、麻醉後頭痛等等。
講習結束後,我們討論過幾次是否要採用無痛分娩,不過,還沒有面對那個錐心剌骨的疼痛時,我們也沒什麼特別的主意,不了了之。從我們一進產房,護士便不只一次的詢問Sonia,是否要考慮無痛分娩。到現在已經7公分了,似乎是該做決定的時候。但是Sonia還是堅定的告訴護士,”No, I think I can still take it.”
很多人警告過我,先生如果有機會陪著生產的話,絕對會看到太太這輩子最痛苦的表情、最大聲的尖叫及最用力的拉扯。先生們得小心一點,最好保持一個有點遠又不會太遠的距離,讓她感覺到你的存在,卻又不會覺得你看了礙眼。
現在7公分,真擔心全開時不知她還撐不撐的住。(待續...)
之前參加醫院的講習,內容主要是介紹懷孕後期會遇到的各種狀況,還有教導媽媽如何面對自然分娩時的痛苦。在四週的課程中,每次的課程結束前我們都會在講師指導下練習規律的呼吸(拉馬茲呼吸法,Lamaze),再利用不同的姿勢與道具,目的在於轉移媽媽陣痛時的注意力。課程中也介紹了不同無痛分娩的選擇,及與自然生產的差異。
依照課程內容,我們準備了Birth ball(大型的橡皮球,媽媽坐在上面有助產道擴張)、二三顆網球(按摩用)和幾片旋律輕柔的CD唱片(放鬆心情)。等到開始打點滴、各種儀器都設定好之後,我就把所有準備的東西從車上搬到產房裏。
到了五點左右,陣痛開始越來越強烈,間隔也越來越接近。Sonia從輕皺眉頭,到閉目不語,連我在旁邊也多少感覺到她所承受的痛苦。我與她一起規律呼吸,轉移注意力;她的下背部因為嬰兒開始進入產道而疼痛,我則試著替她按摩,減輕痛苦。
護士再一次的觸診,子宮口大約已經開了7公分左右,這個時候,是考慮無痛分娩(硬脊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的好時機。麻醉醫生會於病人的背脊的部位注射麻醉葯,令下身暫時失去知覺, 但是子宮的肌肉仍然有收縮能力。這個方法其實已被廣為使用,應頗為安全,可以有效的減輕產婦的疼痛。但是,還是有一些潛在的副作用,例如:生產時間延長、麻醉後頭痛等等。
講習結束後,我們討論過幾次是否要採用無痛分娩,不過,還沒有面對那個錐心剌骨的疼痛時,我們也沒什麼特別的主意,不了了之。從我們一進產房,護士便不只一次的詢問Sonia,是否要考慮無痛分娩。到現在已經7公分了,似乎是該做決定的時候。但是Sonia還是堅定的告訴護士,”No, I think I can still take it.”
很多人警告過我,先生如果有機會陪著生產的話,絕對會看到太太這輩子最痛苦的表情、最大聲的尖叫及最用力的拉扯。先生們得小心一點,最好保持一個有點遠又不會太遠的距離,讓她感覺到你的存在,卻又不會覺得你看了礙眼。
現在7公分,真擔心全開時不知她還撐不撐的住。(待續...)
November 17, 2007
November 4, 2007 - before dawn
Time: 2:30 am
「破水了!」我突然被Sonia的叫聲驚醒!
看她急急忙忙的跑進浴室,我急忙抓著手機撥了個電話到醫院。護士問了姓名,慢條斯理的建議先沖個澡,再準備到醫院即可。上次產檢之後,醫生估計這星期很可有能就會生,所以Sonia之前便已把準備好的東西裝在二個包包,我隨手抓了幾件衣褲一塞,就開始把所有東西裝上車。
其實,聽很多人說過假性分娩(false labor),匆匆忙忙的去了醫院,又被醫生趕回家的大有人在。Sonia這幾天來其實並沒有感覺什麼特別的陣痛,更別說什麼”5-1-1 Rule”了。到出門前,其實我們反而沒什麼緊張的感覺,感覺只是去給人檢查檢查,圖個心安。
Time: 3:00 am
醫院大概離家裏十多英哩(約20公里),平常的車程大概是20~25分鐘左右。二條主要的highway如果塞起車來,開個四十分鐘以上也不意外。破水的時間挑的倒好,星期天凌晨三點的路上,還真的一台車也沒有,十五分鐘不到便到了醫院。
之前參加醫院的講習,記得如果是晚上九點以後去醫院的話得從急診室(ER)進去。車停好之後才發現,我們根本不知道ER的入口在那兒。回頭看到最近的一個入口,門前停著二台救護車,走過去後門剛好打開,就跟著二個駕駛走進醫院。進去之後,走了滿長一段路才到了櫃台,正要開口,發現每個人都用很奇怪的眼神看著我們。
"Excuse me. We'd like to check in. Her water just broke."
"How did you guys get in here??"
"err...the door was open. So, we just walked in."
"oh, you have to go out again, the entrance is further down that way."
原來這而根本不是入口,而是救護車直接運送病患的地方。我們又提著大包小包,慢慢走回真正的ER。沒去過台灣的急診室,美國這裏好像很堅持病患一定得坐在輪椅裏,而且,得有專人護送到醫院內部。Sonia坐在輪椅上在大廳等了差不多十來分鐘,終於來了一個睡眼惺忪的護士把Sonia推到三樓。
Time: 3:30 am
簡單填了些表格,進了病房。值班護士拿來了幾張試紙,確定流出來的是羊水(amniotic fluid),Sonia隨即換上了醫院後開式的袍子。護士檢查之後,才發現子宮口已經打開了三公分多快四公分,已進入active labor的階段。這時我們才真的覺得「哦,真的是今天了。」
這間醫院的產房是待產、生產、恢復三合一的病房(Labor, Delivery & Recovery Room, LDR),在嬰兒出生後的二小時後才會轉到一般病房。也就是在baby出來跟我們打招呼前,我們都會待在這兒,那兒都不去了。
二個護士開始忙進忙出的準備儀器設備,也同時詢問了基本資料及病史。Sonia肚子戴上了二個感測器,分別監控嬰兒的心跳及子宮的收縮。為了確保產婦有足夠的體力,葡蔔醣點滴是不可少的(intravenous infusion, IV)。不過,Sonia手上的血管太細,二個護士手忙腳亂的札了三、四個洞,都沒能把針頭成功的插入血管,後來是另一個較資深的護士才順利搞定。
(待續...)
「破水了!」我突然被Sonia的叫聲驚醒!
看她急急忙忙的跑進浴室,我急忙抓著手機撥了個電話到醫院。護士問了姓名,慢條斯理的建議先沖個澡,再準備到醫院即可。上次產檢之後,醫生估計這星期很可有能就會生,所以Sonia之前便已把準備好的東西裝在二個包包,我隨手抓了幾件衣褲一塞,就開始把所有東西裝上車。
其實,聽很多人說過假性分娩(false labor),匆匆忙忙的去了醫院,又被醫生趕回家的大有人在。Sonia這幾天來其實並沒有感覺什麼特別的陣痛,更別說什麼”5-1-1 Rule”了。到出門前,其實我們反而沒什麼緊張的感覺,感覺只是去給人檢查檢查,圖個心安。
Time: 3:00 am
醫院大概離家裏十多英哩(約20公里),平常的車程大概是20~25分鐘左右。二條主要的highway如果塞起車來,開個四十分鐘以上也不意外。破水的時間挑的倒好,星期天凌晨三點的路上,還真的一台車也沒有,十五分鐘不到便到了醫院。
之前參加醫院的講習,記得如果是晚上九點以後去醫院的話得從急診室(ER)進去。車停好之後才發現,我們根本不知道ER的入口在那兒。回頭看到最近的一個入口,門前停著二台救護車,走過去後門剛好打開,就跟著二個駕駛走進醫院。進去之後,走了滿長一段路才到了櫃台,正要開口,發現每個人都用很奇怪的眼神看著我們。
"Excuse me. We'd like to check in. Her water just broke."
"How did you guys get in here??"
"err...the door was open. So, we just walked in."
"oh, you have to go out again, the entrance is further down that way."
原來這而根本不是入口,而是救護車直接運送病患的地方。我們又提著大包小包,慢慢走回真正的ER。沒去過台灣的急診室,美國這裏好像很堅持病患一定得坐在輪椅裏,而且,得有專人護送到醫院內部。Sonia坐在輪椅上在大廳等了差不多十來分鐘,終於來了一個睡眼惺忪的護士把Sonia推到三樓。
Time: 3:30 am
簡單填了些表格,進了病房。值班護士拿來了幾張試紙,確定流出來的是羊水(amniotic fluid),Sonia隨即換上了醫院後開式的袍子。護士檢查之後,才發現子宮口已經打開了三公分多快四公分,已進入active labor的階段。這時我們才真的覺得「哦,真的是今天了。」
這間醫院的產房是待產、生產、恢復三合一的病房(Labor, Delivery & Recovery Room, LDR),在嬰兒出生後的二小時後才會轉到一般病房。也就是在baby出來跟我們打招呼前,我們都會待在這兒,那兒都不去了。
二個護士開始忙進忙出的準備儀器設備,也同時詢問了基本資料及病史。Sonia肚子戴上了二個感測器,分別監控嬰兒的心跳及子宮的收縮。為了確保產婦有足夠的體力,葡蔔醣點滴是不可少的(intravenous infusion, IV)。不過,Sonia手上的血管太細,二個護士手忙腳亂的札了三、四個洞,都沒能把針頭成功的插入血管,後來是另一個較資深的護士才順利搞定。
(待續...)
Subscribe to:
Posts (Atom)